我的煤炭网新闻煤安中心煤安资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简况
安全监控系统是由主机、传输接口、分站、各类传感器、电源、执行器及相关软件等组成的有机整体,对井下甲烷浓度、风速、风压、一氧化碳浓度、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,对机电设施工作状态等进行监控,从而大大降低或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。
国外煤矿安全监控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,根据信息传输的技术特征,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,采用空分制来传输信息,如法国20世纪60年代的CTT63/64煤矿监测系统、波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CMC-1型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等;第二阶段,采用(信道)频分制来传输信息,大幅度减少了传输电缆芯数,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德国西门子公司TST系统和FH公司TF200系统等;第三阶段,以时分制为基础的煤矿监控系统,如1976年英国煤矿研究所的MINOS煤矿监控系统,并用于胶带输送、井下环境监视测定、供电供水和洗煤厂监控等方面;第四阶段,20世纪80年代以后,随着计算机技术、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、数据通信技术等现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,形成了以分布式微处理机为基础、以开放性、集成性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煤矿监控,如美国MSA公司的DAN6400等。
我国煤矿监控技术及系统发展较晚。20世纪80年代初,原煤炭部组织先后从波兰、美国、德国、英国和加拿大等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,如CMC-1、DAN6400、TF200、MINOS和Senturion-200等,用于阳泉、淮南、潞安等煤矿,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的起步与发展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,在引进、消化、吸收的同时,结合我国煤矿的真实的情况,先后研发了KJ1、KJ2、KJ4等第一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,并通过了煤炭部组织的鉴定。这一时期的系统多采用分布式结构、时分制频带或基带传输方式。
20世纪90年代以后,我国先后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监控系统,如KJ95、KJ90、KJ101、KJF2000等,采用Windows等操作系统,具备智能化水平高、响应速度快、瓦斯风电闭锁、区域联网等显著特点。部分监控系统开始采用光纤传输。
2001年,《煤矿安全规程》规定,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。2006年,国家发布实施了AQ6201-2006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》,对安全监控系统功能、技术指标等技术方面的要求进行全面规范,有力地规范和促进了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,并实现了设计制造的全面国产化。同年,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了《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安委办〔2006〕21号),规定所有煤矿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。2007年,国家发布实施了AQ1029-2007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验测试仪器使用管理规范》。
2015年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上,国家煤矿安监局提出计划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来进行升级改造,并成立了领导小组、工作小组,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。在充分调研、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,2016年12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了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》(煤安监函〔2016〕5号),明确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13方面主要内容:(1)传输数字化;(2)增强抗电磁干扰能力;(3)推广应用先进传感技术及装备;(4)提升传感器的防护等级;(5)完善报警、断电等控制功能;(6)支持多网、多系统融合;(7)格式规范化;(8)增加自诊断、自评估功能;(9)加强数据应用分析;(10)应急联动;(11)提升系统性能指标;(12)增加加密存储要求;(13)方便用户使用、维护、培训。与此同时,AQ6201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》、AQ1029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验测试仪器使用管理规范》列入标准制订计划,并正按计划实施。
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》(煤安监函〔2016〕5号)“四、实施方法”中要求,“在用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分步实施。大型矿井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在用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;其他矿井应在‘十三五’末完成”。
《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2018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》(煤安监办〔2018〕5号)“五、持续推进煤矿安全科学技术进步”中要求“快速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,指导检查大型矿井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年底前完成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,其他矿井在‘十三五’末前完成”。